资讯内容 Content

[ESMO重磅研究]徐大志:二代测序方法能够指导胃食管癌的精准治疗吗?
作者:徐大志 编辑:肿瘤瞭望 时间:2016/10/18 16:40:47 关键字:免疫治疗 ESMO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胃胰科 徐大志 

  

  编者按:
 
  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方法在胃癌食管癌的效果不如,肺癌等肿瘤那么尽如人意。寻找合适的治疗人群以及耐药的机制便成为近年来的热点。2016年ESMO会议上Proffered Paper session消化道肿瘤专场,来自美国的肿瘤专家们报道了新的探索结果(摘要612O),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胃胰科的徐大志为我们解读了该研究。
 
  徐大志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胃胰科 
 
  近年来,随着肺癌中EGFR靶点及耐药突变的发现,PD-1的横空出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方法给许多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对于胃癌食管癌的治疗而言,效果总是没有肺癌等肿瘤那么尽如人意。因而,寻找合适的治疗人群,寻找耐药的元凶便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2016年ESMO会议上,来自美国的肿瘤专家们报道了他们的新的探索结果
 
  他们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了319例IV期胃癌及食管癌的429个肿瘤样本(全部为腺癌,33%食管癌,52%胃癌、15%食管胃结合部癌)。80例患者(25%)为HER2阳性的肿瘤(即IHC 3 +或IHC 2 + /FISH +):71例样本来自曲妥珠单抗治疗前,38例为治疗后,另有28例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后的配对样本。在配对样本中,发现16%的患者出现HER2治疗后的扩增缺失;7%及4%的患者分别出现了MET和EGFR的扩增;另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基因突变,如ERBB4(14%)、KRAS(11%)、PIK3CA(7%)、mTOR(7%)。而在阿法替尼治疗的4例EGFR和HER2同时出现扩增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部分缓解。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有6%的患者出现了BRCA1/2突变(15例为体细胞突变,5例为胚系突变),5例带有胚系突变的患者肿瘤进展迅速,采用5-FU /铂类治疗后,2例出现了完全缓解(总生存时间为18-35月);有4%(12例)的患者肿瘤样本中出现了微卫星不稳定;其中3例采用了PD-1抗体治疗,1例出现了14月的完全缓解,1例出现部分缓解,另外1例治疗评价为稳定。而1例微卫星不稳定的EBV阳性患者则取得了长达17个月的完全缓解。
 
  因此,他们的结论是:ERBB2扩增的减少可能是曲妥珠单抗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之一;检测胃食管癌中BRCA1/2的外显子突变可能有助于识别铂类化疗的获益人群;而同时具有微卫星不稳定和EBV阳性两项特征的胃食管癌则有望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该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胃食管癌的治疗中,进一步选择合适的人群,同时也为利用联合治疗等方法来克服耐药提供了依据。毕竟,5-FU /铂类、曲妥珠单抗以及PD-1抗体等免疫治疗都是现在或未来晚期胃食管癌治疗的主要代表。
 
  这也是一篇非常应景的研究。自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精准医学计划”以来,二代测序技术就开始扮演核心的角色。而在癌症的精准治疗中,更是如此。
 
  但对于本文的结论,我们仍然要审慎的看待,原因有二:①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皆为回顾性分析。按照癌症的分子标志物研究方法,如果确实证明有效的话,还需要在前瞻性研究中去证实。②二代测序费用昂贵,测序深度、覆盖度,数据解读等许多技术问题还难以达到可广泛临床应用的标准。
 
    技术的发展总是滔滔向前,目前,更高通量更便宜快捷更精准的第四代测序领域正缓缓走来。我们相信,借助新的技术平台,我们一定会更加精准的找到胃食管癌各类辅助或姑息治疗的获益人群,找到属于胃食管癌的“EGFR”,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徐大志,男,主任医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胰科主诊教授。
 
  目前是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近年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Ann Oncol、Ann Surg Onco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高质量专业论文,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胃癌项目,参与了著名的CLASSIC国际多中心胃癌临床研究。2010年曾赴云南临沧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手术示范指导,2011.9-2013.9月赴美国排名第一的MD.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习。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肿瘤瞭望 版权所有  2014-2019 ionc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