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肿瘤学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在芝加哥落幕,当地时间2023年6月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荣平、韦玮、李少华教授团队牵头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在Poster Discussion环节进行了交流(摘要号:4023),本刊有幸在ASCO现场采访了代表研究团队参会的李少华教授,整理内容如下,敬请关注!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肿瘤学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在芝加哥落幕,当地时间2023年6月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荣平、韦玮、李少华教授团队牵头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在Poster Discussion环节进行了交流(摘要号:4023),本刊有幸在ASCO现场采访了代表研究团队参会的李少华教授,整理内容如下,敬请关注!
既往由于肝癌缺乏有效的系统性治疗手段,外科手术是肝癌患者获得根治的主要手段,但只有约20%的肝癌患者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性治疗药物的发展,以及局部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部分既往在技术层面和疗效层面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有效的转化治疗,有机会接受手术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转化治疗也成为目前肝癌临床治疗领域的热点,在2021年颁布的《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中,对于HAIC、TACE、SIRT、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在肝癌转化治疗中的价值和应用做了初步的综述。本次ASCO会议上交流的即为肝癌HAIC新辅助治疗的进展。
研究概述
背景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超出米兰标准的BCLC A/B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作为唯一的根治性手段,其疗效仍不够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新辅助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此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3期、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可手术切除的超出米兰标准的BCLC A/B期HCC患者在肝切除术前被随机(1:1)分配至接受新辅助HAIC(治疗组)或不接受任何新辅助治疗直接手术(对照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
结果
在2016年3月至2022年8月间,在中国7家中心初筛了487例患者,其中39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肝切除术前新辅助FOLFOX-HAIC治疗组(n=195),或直接手术的对照组(n=197),并纳入意向治疗分析(ITT)人群分析。治疗组最终有181例患者、对照组最终有184例患者接受了计划中的后续治疗,并纳入符合方案(PP)人群分析。
在ITT人群中,治疗组1、2、3年OS率分别为97.7%、86.3%、77.1%,对照组分别为90.0%、80.9%、70.6%。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7.4个月和9.8个月(8.2~11.4个月)。治疗组OS和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2和0.001)。ITT人群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为11.3%,客观缓解(ORR)率为61.5%,疾病控制率(DCR)为97.4%。
在PP人群中,治疗组1、2、3年OS率分别为98.7%、91.1%、79.7%,对照组1、2、3年OS率分别为89.2%、79.3%、67.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2.7个月和10.2个月(8.4~12.1个月)。治疗组OS和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为0.001)。
安全性分析显示新辅助HAIC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良好,ITT人群197例患者中,191例患者(97.9%)出现0~2级的HAIC相关不良事件(HRAEs),程度均较轻且可逆。两组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ORAEs)相似(P=0.265),意味着新辅助HAIC治疗并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结论
术前新辅助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能为超出米兰标准的可切除BCLC A/B期HC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研究者说
这项研究的出发点是为手术疗效欠佳的患者探索一种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模式,希望可以改善手术疗效,延长患者生存。研究的入组标准非常严谨,首先是规定了入组人群需符合BCLC A/B期可手术切除的标准,排除了有血管侵犯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同时考虑到为使新辅助治疗的价值得到真实体现,入组患者的肿瘤情况还需要超过米兰标准(即①单个肿瘤直径≤5 cm;②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3 cm;③不伴有血管、淋巴结侵犯及肝外转移),这部分患者在欧美的肝癌指南中被认为从肝切除术中的获益有限。
在我国的肝癌临床诊疗规范中,对于这部分可手术切除的患者,首选仍然是根治性切除术,因此对照组采用了标准治疗即手术,是符合规范及伦理要求的。但在欧美指南中,对于超出米兰标准的BCLC A/B期肝细胞癌患者,即使肿瘤为可切除,推荐的仍是TACE等局部治疗而不是手术,理由这类患者术后2年复发风险高、手术效果较差。因此该项研究就是希望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提供高水平的证据证明这部分患者通过新辅助HAIC治疗后再切除,能获得比直接手术更好的疗效和更长的生存。
研究自2016年开始,在2021年ASCO年会上作为口头报告发表了中期分析结果,本次ASCO年会则发表了全部结果,显示了令人鼓舞的OS和PFS的明显改善。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后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新辅助HAIC降低复发风险有可能是通过杀灭术前潜在的MVI病灶实现的,这为后续开展HAIC联合其他手段作为手术切除前的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该项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并且为肝癌的转化治疗更新了理念,有望改写国内外指南。在本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其他局部治疗或系统治疗、优化HAIC给药方案和流程、探索更为精准的新辅助获益人群、建立预后预测模型,以及将更为晚期的肝癌患者纳入潜在的转化手术目标人群等,均为转化治疗打开了新思路。相信在未来肝癌的转化治疗将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案,不仅能明显提高转化手术切除率,还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为更多的肝癌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专家简介
郭荣平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肝癌综合治疗临床大PI、肝脏外科行政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肝胆胰外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员
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理事会理事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山大学教学督导团督导
2014-2020年连续入选“岭南名医”
2019年评为第三届“羊城好医生”
韦玮
医学博士,肝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医务处处长、医保办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副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医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分会医疗保险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医院医保用药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肝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余年,专业特长为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外科学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习。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J Clin Onco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PNAS等高水平期刊。
李少华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术任职: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肝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肝胆疾病防治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国际教育培训分会委员;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理事;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肝癌MD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肝癌MD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