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会议)于2016年12月3-6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来自全球27000余位血液病专家出席了此次盛会。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在此次会议上共投送4篇论文摘要均被接收,其中2篇被选为口头发言,2篇被选为壁报交流。本刊特邀道培医院吴彤教授在大会现场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jpg)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吴彤
编者按:第58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会议)于2016年12月3-6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来自全球27000余位血液病专家出席了此次盛会。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在此次会议上共投送4篇论文摘要均被接收,其中2篇被选为口头发言,2篇被选为壁报交流。本刊特邀道培医院吴彤教授在大会现场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低剂量CD19 CAR-T治疗47例难治/复发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2月5日早7:00,邓碧萍报告了道培团队采用自体CD19 CAR-T治疗47例难治/复发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结果(大会摘要号:649)。
研究共纳入2015年7月31日至2016年7月15日期间47例B-ALL患者,接受二代CD19 CAR-T治疗,其中37例为血液学未缓解病例,10例为持续微小残留白血病(MRD)阳性病例。在血液学未缓解病例,CAR-T治疗使88.6%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82.9%的病例达到MRD阴性的高质量CR。最近入组的连续15例患者CAR-T治疗后100%达到CR,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轻微(小于2级)。在MRD持续阳性病例,CAR-T治疗使90%的患者MRD转为阴性。某些高危因素包括复杂染色体异常、不良的基因突变、先天免疫缺陷或DNA修复基因异常及髓外白血病并未影响CAR-T的治疗效果。
本临床试验所采用的CAR-T细胞数量是目前国际上报告的最低者(中位输注的CAR-T细胞仅为1 x 105/kg)。低剂量的CAR-T细胞治疗在保障疗效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治疗费用及相关副作用。CAR-T治疗使难治/复发B-ALL患者获得高比例、高质量的CR,为桥接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而治愈疾病创造了良好条件。
自体CD19 CAR-T桥接Allo-HSCT显著提高了难治/复发B-ALL的无病生存率
尽管我们CD19 CAR-T治疗难治/复发B-ALL取得较高的CR,但许多患者在接受CAR-T治疗后2个月复发。而难治/复发的ALL采用挽救性移植的无病生存率仅为20%-30%。因此我们采用CAR-T治疗达CR后桥接Allo-HSCT的策略,以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12月5日上午10:30,赵艳丽报告了道培团队连续22例难治/复发B-ALL通过CAR-T治疗达到CR后桥接Allo-HSCT的结果(CAR-T组)(大会摘要号:829)。
研究采用同期连续89例B-ALL通过化疗达到CR接受Allo-HSCT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以了解CAR-T治疗后桥接Allo-HSCT的安全性和疗效。CAR-T组与对照组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年龄、病程、供者来源、预处理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等均相似。但CAR-T组比对照组有更多的患者处于疾病晚期(P=0.08),且CAR-T组比对照组输注了更多的CD3细胞(P=0.026)。结果显示,CAR-T组与对照组相比,II-IV°急性GVHD(aGVHD)显著增加(P=0.009),而重症aGVHD的发生率两组相似(P=0.564)。CMV激活(P=0.601)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P=0.514)的发生率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CAR-T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移植相关死亡率(7.1% vs. 15.2%, P=0.808)、复发率(5.0% vs. 6.9%, P=0.888)及无病生存率(84.8% vs. 80.9%, P=0.937)方面均相似。我们初步的结果显示,对于难治/复发的B-ALL通过CAR-T达到CR后桥接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CAR-T治疗使既往难以获得治愈机会的难治/复发B-ALL患者获得高比例、高质量的CR,并创造良好机会使得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桥接Allo-HSCT而获得持久的无病生存,这无疑是难治/复发B-ALL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最后,吴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重点介绍了在临床工作中,通过靶向药物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她说,一项研究使用Chemo-free的利妥昔单抗联合依鲁替尼诱导,随后再给予短疗程的R-HyperCVAD与R-HD-MTX/Ara-C交替巩固,结果显示诱导阶段已经达到100%的总有效率及72%的CR率,结果非常鼓舞人心。它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靶向药物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治疗疗效的同时,也减轻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专家简介
吴彤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副院长,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6-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工作,2006-2012年在北京市道培医院任移植科主任,2012年起任河北燕达医院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及移植科主任,2015年起任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副院长及移植科主任。1994年在医科院病毒所进修病毒诊断学。1997-2000年在美国NIH心肺血液所做博士后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陆道培教授的领导下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参与一系列国内外HSCT的开创性工作,是国际知名的HSCT专家。有数千例移植经验,对移植方式的选择,重症GVHD和感染的救治,难治/复发白血病的移植及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等均有独到的成功经验。发表论文6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数十次。
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国际血液学会会员,亚太骨髓移植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华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会(CSBMT)秘书长,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及血液淋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任《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及《Hematology/Oncology and Stem Cell Therapy》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