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Eur Urol︱BRCA 1/2和ATM突变状态与前列腺癌主动监测的再分级相关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11/30 13:28:16  浏览量:16359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8年10月8日,《欧洲泌尿外科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Carter等研究者的报告,在接受主动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AS)的前列腺癌者中,BRCA 1/2和ATM突变状态与肿瘤的再分级(grade reclassification,GR)相关。

该回顾性研究中有两个独立队列接受了AS,分别来自Johns Hopkins(882例)和North Shore(329例)。入组人群进行针对BRCA 1/2和ATM基因的胚系DNA检测(三基因组合;致病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学会指南选择)。通过竞争风险分析评价突变载体状态与GR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1211例入组人群中,共有289例患者经历了GR。26例胚系BRCA 1/2和ATM突变携带者中,有11例经历了GR;其余1185例非携带者中有278例经历了GR(HR=1.96,95%CI 1.004~3.84,P=0.04)。11例胚系BRCA 2携带者中有6例,其余1200例非携带者中有283例经历了GR(HR=2.74,95%CI 1.26~5.96,P=0.01)。
 
相对于没有GR的患者,GR患者三种致病基因的携带率较高(3.8% vs. 1.6%,P=0.04),BRCA 2基因携带率也较高(2.1% vs. 0.5%,P=0.03)。初治时Gleason评分=3+3的患者,GR时Gleason评分≥4+3的患者(4.1% vs. 0.7%,P=0.01)相对GR时Gleason评分=3+4的患者(2.1% vs. 0.6%,P=0.03),其胚系BRCA 2基因突变携带率更高。
 
该研究结论认为BRCA1/2和ATM的突变状态与AS患者的GR相关;并对患者特征总结认为,携带BRCA1/2和ATM突变的患者AS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或进展为侵袭性前列腺癌。
 
 
既往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已经证实,BRCA1/2、ATM基因的致病性胚系突变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疾病进展等密切相关,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PARP抑制剂治疗、铂类化疗有指导作用。多数回顾性研究中可以看到mCRPC患者中BRCA1/2和ATM等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缺陷(HRD,HR通路涉及BRCA1/2, PALB2, ATM, ATR, CHEK1/2,BARD1, BRIP1, MRE11A, RAD51家族和FANC家族等),尤其是BRCA2的比例更高。因此,《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8)》中也将BRCA1/2和ATM突变作为A级推荐。
 
此项研究主要针对接受主动监测的人群,通过分析肿瘤发生发展情况发现携带BRCA1/2和ATM突变与肿瘤再分级相关,从疾病进展的线性动态过程体现HRD与前列腺癌高危进展的相关性,与以往的横断面调查结果相符。提示我们,即便初诊时肿瘤分期分级并不高,携带BRCA1/2和ATM突变的患者进展为mCRPC的风险较大,需要给予更严密的观察随访。
 
当然,这项2个队列的回顾性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队列的样本量偏小,缺乏对患者的生存数据分析,部分GR患者初诊时的病理活检有误诊可能,缺乏对其他基因突变的分析(其他基因突变的人群突变率较低,但并不能认为与GR风险无关)等。
 
原文链接:
 
Carter HB,Helfand B,Mamawala M,et al.Germline Mutations in ATM and BRCA1/2 Are Associated with Grade Reclassification in Men on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Prostate Cancer.Eur Urol 2018;:.DOI:10.1016/j.eururo.2018.09.021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前列腺癌

分享到: 更多